西藏牦牛mtDNA 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武志娟1 , 姬秋梅2 , 张成福2 , 信金伟2 , 张强2 , 钟金城1
1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成都, 610041;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拉萨, 850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年, 第 33卷, 第 76 篇   
收稿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接受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 2014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本研究首次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1头个体的mtDNA 16S rRNA基因全序列,并分析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分类关系、起源和分化,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以及探讨牦牛类群的划分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西藏牦牛16S rRNA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571bp或1570bp(LWQ4);G+C平均含量37.8%,具有明显的碱基偏倚性;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91,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501±0.0009,111个样本共发现48种单倍型并聚为2簇,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存在2个母系起源;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98~0.00694,11个西藏牦牛类群划分为2大类:嘉黎牦牛、巴青牦牛、丁青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江达牦牛、桑日牦牛为一类,类乌齐牦牛单独为一类。研究发现类乌齐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发现了一个序列特异个体LWQ4,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牛种间的聚类结果显示,西藏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普通牛、水牛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支持将牦牛从牛属(Bos taurus)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关键词
西藏牦牛;16S rRNA基因;遗传多样性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3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武志娟
.
姬秋梅
.
张成福
.
信金伟
.
张强
.
钟金城
相关论文
.
西藏牦牛
.
16S rRNA基因
.
遗传多样性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