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ARF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李思楠1 , 张超1 , 马彦龙1 , 王玲爽1 , 金杨媚1 , 于以成1 , 李文滨1 , 苏安玉2 , 武小霞1
1.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哈尔滨, 150030; 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30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年, 第 34卷, 第 316 篇   
收稿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接受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转录组测序技术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GmARF,并应用PLACE数据库、Interpro、expasy 数据库、SOPMA 、Phyre、Protscale、MEGA5等工具对该基因的启动子元件、编码氨基酸的功能、亲水性、等电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同源进化树及KEGG通路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对其在外源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其前体序列具有很多与再生相关的响应元件,理论等电点为6.28,稳定系数为60.45,属于不稳定蛋白,GmARF编码的蛋白属于生长素蛋白,有一个B3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一个生长素响应因子,以及一个PB1结构域,二级结构中23.33%为α螺旋结构,49.67%为不规则卷曲,8.59%为β转角,18.42%为延伸链,三级结构共有194个氢键,9个螺旋结构,32个转角结构,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497,GmARF基因与苜蓿亲缘较近,其KEGG通路属于植物激素信号调节通路中色氨酸代谢途径,qRT-PCR结果表明在外源激素处理下,GmARF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说明GmARF基因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大豆再生过程。上述结果初步分析了GmARF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情况,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高大豆再生率,建立稳定的大豆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GmARF;大豆;再生;生物信息学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4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李思楠
.
张超
.
马彦龙
.
王玲爽
.
金杨媚
.
于以成
.
李文滨
.
苏安玉
.
武小霞
相关论文
.
GmARF
.
大豆
.
再生
.
生物信息学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