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s和GSH-Px在家蚕幼虫抵御球胞白僵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耿涛1 , 黄玉霞1 , 侯成香1,2 , 吕丁丁1 , 覃光星1,2 , 郭锡杰1,2
1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 镇江, 212018;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镇江, 212018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年, 第 35卷, 第 501 篇   
收稿日期: 2016年07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6年08月23日
© 2016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本实验研究家蚕幼虫解毒和抗氧化防御体系在抗真菌感染过程尤其是真菌毒素解毒过程中的作用。检测了家蚕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以及注射球孢白僵菌毒素之后血淋巴、中肠和脂肪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及GST、GSH-P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还检测了注射GSH和毒素对家蚕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感染家蚕幼虫后脂肪体、中肠、血淋巴中的GSTs、GR、GSH-Px酶活力性显著提高,各组织中BmGSTd1、BmGSTs1、BmGSTo1和BmGSH-Px的表达量在感染后期(54~72 h)也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家蚕幼虫可以通过增加酶活力并上调解毒和抗氧化因子的表达量以增强抗真菌感染能力。毒素注射实验表明家蚕幼虫对球孢白僵菌毒素的解毒作用主要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依赖GSTs、GR和GSH来完成,同时定量实验表明BmGSTs1和BmGSTo1在注射毒素24 h后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它们可能是家蚕幼虫对球孢白僵菌毒素的主要解毒基因。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GSH能够缓解球孢白僵菌毒素对蚕体的损害,延长家蚕幼虫的半数致死时间(约6 h)。本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幼虫GSTs和GSH-Px构成的解毒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在抗真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丰富了对家蚕与病原真菌互作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
家蚕;球孢白僵菌;解毒作用;抗氧化作用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5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耿涛
.
黄玉霞
.
侯成香
.
吕丁丁
.
覃光星
.
郭锡杰
相关论文
.
家蚕
.
球孢白僵菌
.
解毒作用
.
抗氧化作用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