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豆荚开裂性状的相关分析及QTL定位  

罗汝叶1,4 , 巩鹏涛2,4 , 赵德刚1 , 刘学义3
1.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
2. 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3. 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汾阳, 032200
4. 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 三亚, 57202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2 年, 第 10卷, 第 55 篇   doi: 10.5376/mpb.cn.2012.10.0055
收稿日期: 2012年12月06日    接受日期: 2012年12月07日    发表日期: 2012年12月14日
© 2012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本文首次以英文发表在 Legume Genomics and Genetics上。现依据版权所有人授权的许可协议,采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协议对其进行授权,用中文再次发表与传播。只要对原作有恰当的引用, 版权所有人允许并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如果读者对中文含义理解有歧义,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引用:

Luo et al., 2012, QTL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Traits Related to Pod Dehiscence in Soybean, Legume Genomics and Genetics, Vol.3, No.3 14-20 (doi: 10.5376/lgg. 2012.03.0003)

摘 要

大豆豆荚开裂(pod dehiscence)是大豆重要的生育特性,而在生产上豆荚开裂则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JINF群体)的112个株系,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法,对大豆豆荚开裂性状(PDH),豆荚厚宽比(RTW)以及完熟天数(DFM) 3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PDH与RTW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 -0.960),与DFM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 -0.740);而RTW和DFM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 0.867)。QTL定位分析表明,在C2连锁群(即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控制豆荚开裂的QTL座位,命名为qPDH6-1连锁,位于标记Satt062Satt520之间,LOD值为12.15,遗传距离为3.1 cM,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9.44%。对于完熟天数,我们检测3个与之连锁的QTL座位,分别命名为qDFM6-1qDFM6-2qDFM18-1,分别位于标记Sat_062Satt520Satt291Satt305Satt217Satt130之间,LOD值分别为6.59、2.85和2.81,遗传距离为7.2 cM、12.3 cM和0.6 cM,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1.77%、9.74%及7.74%。其中qDFM6-1座位与qPDH6-1位于相同的标记区间(Satt062Satt520之间);qDFM6-2qDFM18-1分别位于第6和第18染色体的Satt291Satt305之间以及Satt217Satt130之间。我们还检测到3个与大豆豆荚厚宽比连锁的QTL座位,分别位于第11、4和8染色体上,命名为qRTW11-1qRTW4-1qRTW8-1,分别位于标记Satt426Satt509Satt361Satt399Satt187Satt377之间,LOD值分别为3.00、2.77和2.14,遗传距离分别为10.0 cM、0.4 cM及3.7 cM,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9.03%、8.20%和7.02%。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 L.);QTL定位;豆荚开裂性状;豆荚厚/宽比;完熟天数
[全文 PDF] [Flipping PDF 在线阅览] [全文 HTML]
    0.625
00120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 第 10 卷
阅览选项
. PDF(524KB)
. FPDF
. 全文 HTML
. 在线 f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罗汝叶
.
巩鹏涛
.
赵德刚
.
刘学义
相关论文
.
大豆(Glycine max L.)
.
QTL定位
.
豆荚开裂性状
.
豆荚厚/宽比
.
完熟天数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