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北京, 102618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年, 第 37 卷, 第 27 篇
收稿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接受日期: 2016年1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3月25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年, 第 37 卷, 第 27 篇
收稿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接受日期: 2016年1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3月25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本研究以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多项因子的方法,试图探究左、右归丸的效应机理。将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OVX 组)、己烯雌酚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每组 12 只。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将各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一周后,分别给予各组相应的蒸馏水或药物,持续治疗 12 周。测定各组大鼠腰椎骨密度、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和大鼠胫骨骨髓中 OPG、RANKL、Wnt1 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OPG、骨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而 ALP、RANKL、Wnt1 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较 OVX 组,OPG、骨密度不同程度提高,ALP、RANKL、Wnt1 则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左、右归丸能够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化率,使骨形成和骨吸收趋于平衡,可有效防治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流失并改善骨组织形态,并且右归丸疗效优于左归丸;本研究为中医防治 PMOP 提供坚实的实验依据,并从分子水平揭示左、右归丸的治疗机理,推动了左、右归丸治疗 PMOP 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左归丸;右归丸;骨吸收;骨形成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