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发展  

张婧 , 崔继红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组织工程实验室, 西安, 710069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年, 第 34卷, 第 306 篇   
收稿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接受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能通过重编程技术从多种物种与组织中获得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系,被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这种细胞或可被应用于生物学及医学等多个领域,如疾病模型、自体细胞治疗、药物毒性筛选及相关基础研究。自2006年第一批iPSCs诞生以来,研究者致力于改进原始诱导方法以获得更高的诱导效率并降低诱导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iPSCs的重编程技术,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已经使用过的一些主要诱导手段,并介绍了其优劣之处。这些研究成果均为今后iPSCs应用于临床实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整合;载体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4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张婧
.
崔继红
相关论文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
重编程
.
整合
.
载体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