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昌, 330031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年, 第 34卷, 第 420 篇
收稿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接受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年, 第 34卷, 第 420 篇
收稿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接受日期: 1970年01月01日
©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石,揭示其发生机理将有助于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本研究选取已有配组品种的包台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5122A及其保持系95122B为材料,基于MS(N6)培养基主成分建立了其状态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发现95122B悬浮细胞活力和生长势在各个生长阶段均比95122A的强,两种悬浮细胞从第3-6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第4天活力较强的两种悬浮细胞,对其4种抗氧化酶即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进行检测时发现,两种悬浮细胞中的4种酶活性均是低H2O2浓度时先略有升高,随后降低,但升高和降低的程度及对应的H2O2浓度依酶的种类不同有所差异,而在相同的情况下,95122B悬浮细胞比95122A悬浮细胞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显示95122B具有较95122A强的H2O2抗性。初步确定了适于95122A和95122B悬浮细胞逆境处理的H2O2浓度为10-20mmol/L。为进一步研究粳稻95122A不育发生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基础,也为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抗氧化作用;悬浮细胞;粳米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