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缢蛏野生种群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董迎辉 , 郑崇磊 , 姚韩韩 , 姚定余 , 林志华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宁波, 315100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年, 第 30卷, 第 28 篇   doi: 10.5376/gab.cn.2011.30.0028
收稿日期: 2011年05月16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5月26日    发表日期: 2011年06月15日
© 201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引用格式(中文):
董迎辉等, 2011,5个缢蛏野生种群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online), Vol.30 No.28 pp.1182-1188 (doi: 10.5376/gab.cn.2011.30.0028)
引用格式(英文):
Dong et al., 2011, Genetic variation of 5 wild populations of Sinonovaula constricta by AFLP analysis, Jiyinzuxue Yu Yingyong Shengwuxue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Vol.30 No.28 pp.1182-1188 (doi: 10.5376/gab.cn.2011.30.0028)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缢蛏主产区浙、闽沿海缢蛏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科学开展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持续利用。本研究利用9对引物组合对5个缢蛏野生种群(NH, WL, YQ, XP和DS) 15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AFLP扩增,共得到3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12个,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0.4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个缢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XP>YQ>NH>WL>DS,相比之下XP和YQ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均表明,5个缢蛏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变异主要源自种群内个体间。群体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表明,福建的XP和DS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06 3),聚为一支,而浙江的NH、WL和YQ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也较近(0.007 6~0.012 3),聚为另外一支,这说明2省的缢蛏种群已经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本研究为我国主产区缢蛏种群的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参考,为缢蛏的合理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缢蛏;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AFLP
[全文 PDF] [全文 HTML]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0 卷
阅览选项
. PDF(723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董迎辉
.
郑崇磊
.
姚韩韩
.
姚定余
.
林志华
相关论文
.
缢蛏
.
野生种群
.
遗传多样性
.
遗传分化
.
AFLP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