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乌鳢、斑鳢及其杂种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敏芬1,2 , 罗青 1 , 赵建 1 , 徐红艳 1 , 史燕 1 , 洪孝友 1 , 朱新平 1 , 陈昆慈1,2
1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珠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380; 2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年, 第 35卷, 第 435 篇   
收稿日期: 2016年06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6年07月19日
© 2016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本实验探讨了骤降、缓降两种不同降温模式下低温胁迫对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及其杂种斑乌鳢(C. maculata♀×C. argus♂)、乌斑鳢(C. argus♀×C. maculata♂)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四种鳢分别以6℃/24 h、1℃/24 h的速率从18℃降至2℃,在18℃、12℃、6℃、2℃4个温度点维持12 h,取样,抽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降温模式下,多数酶活性胁迫后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但急降组谷草转氨酶(GOT)和缓降组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血糖(Glu)含量与之相反;血钠(Na+)、氯(C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含量低于胁迫前,其中斑鳢波动幅度最大,波动范围为(26.4±2.91)~(43.1±1.81) mmol·L-1。两种降温模式比较,胁迫后急降组GPT、GGT活性及Na+、Cl-含量高于缓降组,而GOT、ALP、LDH活力及Glu、K+、Ca2+含量与之相反。本实验研究认为,低温胁迫后所有鳢的肝脏、心肌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缓降跟骤降模式下各指标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斑鳢耐低温能力最弱,长期处于6℃以下将致死;四种鳢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纯种间或杂交种间具有相似趋势,表明杂交种与父母本生理过程变化不同,并为鳢低温胁迫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
鳢;低温胁迫;血清酶;生化指标;血清离子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5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李敏芬
.
罗青
.
赵建
.
徐红艳
.
史燕
.
洪孝友
.
朱新平
.
陈昆慈
相关论文
.

.
低温胁迫
.
血清酶
.
生化指标
.
血清离子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