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抗旱性蚕豆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及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萍1,2 , 张雁霞3 , 刘玉皎1,2
1青海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西宁, 810000; 2青海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西宁, 810000; 3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 610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年, 第 36卷, 第 44 篇   
收稿日期: 2016年08月17日    接受日期: 2016年09月07日
© 2017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对一种抗旱性蚕豆品种“尕大豆”进行幼苗期抗旱性研究。以正常供水为对照,测定了不同胁迫时间(7 d、14 d)、不同胁迫程度(轻度LS、重度WS)下幼苗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并对胁迫条件7 d、WS处理下的蚕豆叶片进行差异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尕大豆”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14项形态及生理指标在不同胁迫程度(LS、WS)、不同胁迫历时(7 d、14 d)下的表现各有差异。其中,在长历时胁迫下,植株地下部分(根长、侧根数)和CAT含量出现增长趋势,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正是“尕大豆”表现抗旱性的原因。对7 d、WS胁迫处理下的叶片进行双向电泳差异蛋白组学分析,经T检验发现了50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表达量>2或<0.5)。采用MALDI-TOF/TOF分析,30个蛋白点成功鉴定(25个下调,5个上调)。对所鉴定的蛋白质按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生化功能分为5类,其中调节蛋白占到所有蛋白的46.7%,属于最大一类,代谢和能量占到23.3%,功能未知仅占3.3%,为最小一类。从功能分类上,可以得出下降表达的蛋白主要和胁迫防御、代谢和能量、细胞骨架以及氧化平衡有关,而上升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蛋白折叠与聚集以及光合系统。

关键词
干旱;幼苗;蛋白质组学;蚕豆
本文全文 PDF 和全文 HTML 正在制作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第 36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李萍
.
张雁霞
.
刘玉皎
相关论文
.
干旱
.
幼苗
.
蛋白质组学
.
蚕豆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