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庾太林 , 韩增超 , 管清新 , 张良建 , 刘晓辉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 541004
作者    通讯作者
计算分子生物学, 2012 年, 第 1卷, 第 4 篇   doi: 10.5376/cmb.cn.2012.01.0004
收稿日期: 2012年08月28日    接受日期: 2012年09月07日    发表日期: 2012年09月10日
© 2012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本文首次发表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年第31卷第4期369-373页)上。现依据版权所有人授权的许可协议,采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协议对其进行授权,再次发表与传播。只要对原作有恰当的引用, 版权所有人允许并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引用格式(中文):
庾太林等, 2012, 濒危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计算分子生物学(online) Vol.1 No.4 pp.23-28 (doi: 10.5376/cmb.cn.2012.01.0004)
引用格式(英文):
Yu et al., 2012,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Domesticated Population of Endangered Syrmaticus humiae Revealed by RAPD Amplification, Jisuan Fenzi Shengwuxue (online)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Vol.1 No.4 pp.23-28 (doi: 10.5376/cmb.cn.2012.01.0004)
 

摘 要

运用RAPD技术对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引物,对2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从检测出的119个位点中有98个多态位点,占总位点的82.35%,标记的分子量大小范围是0.2~3 kb。24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幅度0.159 7~0.487 4,平均是0.281 0;用软件NTsys 2.10e构建了24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支图,24个个体可分为3个类群。实验表明: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圈养种群内遗传差异性较大。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RAPD;遗传多样性
[全文 PDF] [Flipping PDF 在线阅览] [全文 HTML]
计算分子生物学
• 第 1 卷
阅览选项
. PDF(315KB)
. FPDF
. 全文 HTML
. 在线 f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庾太林
.
韩增超
.
管清新
.
张良建
.
刘晓辉
相关论文
.
黑颈长尾雉
.
圈养种群
.
RAPD
.
遗传多样性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