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呼唤高血压药物研发新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28 来源:生物谷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与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均具有高度相关性,是多种心血管事件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体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同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细化了高血压管理的具体目标。
可以说,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要预防为先,阵线前移,而预防高血压是关键切入点。
高血压管理面临挑战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与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行为方式与习惯发生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增长态势。
自1958年起开展的6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患者数持续增加。2018年中国成年人(35~75岁)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5位中国成年人中有1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总人数高达2.45亿,而高血压控制率仅为15.3%。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升高,6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者率超过50%,且高血压患者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因此,心脑血管病防治应从高血压管理开始。
可以说,高血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进行科学的疾病管理极其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一经确诊,除进行全方位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
目前,我国依然面临着高血压患者基数大、达标率低,特殊高血压及合并症管理差等挑战。除增强社区服务管理外,加强高血压新药研发是积极应对当前挑战的路径之一。
药物研发提供新对策
治疗高血压,一般根据综合风险评估,采用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并举的方式进行。经过几十年发展,抗高血压药物已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沙坦类)等大类。
据了解,已在全球上市的抗高血压药物数量众多,以传统抗高血压作用机制为主。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发高峰期处于20世纪80~90年代, 20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40个抗高血压药物,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基础医学研究对高血压尚处于积累阶段,因此,该时期为抗高血压药物研发的蓄力期。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降压新药的研发趋势应顺应临床价值,满足实现强效降压、靶器官保护、并发症管理,以及治疗特殊类型高血压的临床需求。
虽然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入放缓阶段,但为满足临床需求,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靶点依然属于研究重点领域。近年来,醛固酮相关抑制剂、氨肽酶抑制剂、ACE2/Ang(1-7)/MAS受体轴激动剂、血管肽酶调节剂等抗高血压药物研发齐头并进,但绝大部分药物仍处于研发阶段,距上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已有产品上市。
ARNI最早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作为全球首款ARNI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共晶体的超分子化合物。
2015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先后于美国、欧盟获批上市。2017年,我国药品监管部门批准该产品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
据悉,脑啡肽酶是一种内肽酶,可降解多种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内源肽类,从而引起血管收缩。脑啡肽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可以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李勇看来,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还需要降低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发病率,这意味着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策略也有所不同。
传统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治疗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等多种药物组成的“金三角”方案。而《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推荐,对于高血压人群,ARNI可替代ACEI或ARB用于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型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同样的治疗策略也适用于合并舒张型心力衰竭(HFpEF)的患者。
“研究发现,与已知有效的足剂量ACEI治疗方案相比,ARNI治疗方案在大幅度降低患者心力衰竭住院率以及心血管死亡率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率,该方案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李勇指出,“ARNI对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乃至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都能够有效降压,同时还能够提供强大的靶器官保护。”
高血压患者的新选择
研究表明,除心衰治疗外,ARNI对高血压也有一定治疗效果。资料显示,自2010~2019年,共有13项ARNI在高血压领域的研究。针对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6432例不同种族、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ARNI 24小时降压效果平稳,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李勇表示:“早在心力衰竭领域获得成功之前,就有人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还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其突出表现就在于对心脏重构的逆转,大大延缓了心力衰竭的进程,进而避免了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
“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ARNI实际上还具有强效的降压作用,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24 小时动态血压,可作为长效降压药物之一,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表示。
相关研究显示,沙库巴曲在改善心脏重构的同时,可增强利钠肽系统带来的舒张血管、利钠利尿、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而缬沙坦能够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从而减轻血管收缩、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水钠潴留等不良后果。因此,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帮助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舒心降压”,多重获益。
对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应用,业内专家十分期待。“近十几年来,高血压治疗领域鲜有新药上市,临床非常渴望有更好降压疗效、更高安全性、具有良好靶器官保护作用的药物上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表示,期待ARNI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得以体现。
基于当前已有的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试验结果,王继光表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复合药物的双重优势,不仅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还可平稳降压。未来,ARNI若进入高血压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
“临床上,降压药物治疗的最终效果应转换成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降低率,这才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标。”李勇同样期待未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