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27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027
收稿日期: 2010年12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2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1年03月07日
![](https://biopublisher.cn/templates/images/email1.bmp)
![](https://biopublisher.cn/templates/images/email2.bmp)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27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027
收稿日期: 2010年12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2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1年03月07日
© 201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王艳敏等, 2011, 山杨种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27 (doi: 10.5376/mpb.cn.2011.09.0027)
摘 要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6个种源的20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在预期产物大小片段处共扩增出29个位点,每对引物扩增的DNA条带的数目在3-7条之间,平均为4.83条,其中所有条带均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100%,表明本次研究的各种源山杨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所研究的山杨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5957,Shannon指数(I)为1.1001。遗传变异分析表明,6个山杨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1143,基因流Nm为1.9366。山杨种源内的遗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88.57%,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11.43%。UPGMA聚类结果显示:湖上种源和江山娇种源的遗传距离比较近被聚为一类,方正种源与苇河种源距离比较近,聚为一类。
关键词
山杨;遗传多样性;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