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与展望/Review and Progress

小麦起源、进化与传播,基于考古学与基因组学的证据  

黎建辉1,2 , 张洁1,2 , 蔡仁祥1,2
1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 诸暨, 311800
2诸暨市翠溪生物技术研究院, 诸暨, 3118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1 篇   
收稿日期: 2020年03月18日    接受日期: 2020年04月09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4月16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本文首次以英文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Biodiversity, 2020, Vol. 10, No. 3上。现依据版权所有人授权的许可协议,采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协议对其进行授权,用中文再次发表与传播。只要对原作有恰当的引用, 版权所有人允许并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如果读者对中文含义理解有歧义,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引用:

黎建辉, 张洁蔡仁祥, 2020, 小麦起源、进化与传播,基于考古学与基因组学的证据, 分子植物育种, 18(1): 01-09,(doi: 10.5376/mpb.cn.2020.18.0001) (Li J.H., Zhang J., and Cai R.X., 2020, Identification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n phosphatidylcholine diglyceride choline phosphotransferase family genes in plants,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8(1): 01-09, doi: 10.5376/mpb.cn.2020.18.0001)

摘 要

 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拉丁学名为Triticum aestivum L.,有二倍体小麦、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之分。早在公元前10 000年,小麦在新月沃地就已被驯化,其向西传播至欧洲的路线已被充分讨论及论证,而向东传播至中国的路线存在分歧。考古证据表明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可能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欧亚草原通道”。小麦演化至今小麦属(Triticum)约有20余种。其中面包小麦(T. aestivum, AABBDD)又称普通小麦,是栽培最广泛的小麦品种,又是一种典型的异源六倍体,学者对其基因组A、B和D起源的研究非常热衷。其中基因组A来源于T. urartu (AA)和基因组D来源于Aegilops tauschii已经被成功鉴定,而关于基因组B起源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最近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Ae. speltoides参与了小麦B基因组的起源,但不应被认为是该基因组的唯一供体,小麦B基因组起源可能是多源的,涉及多个祖先,包括Ae. Speltoides。本综述基于基于考古学与基因组学的最新证据,对小麦起源、进化与传播提出了一些深度的见解。

关键词
小麦;普通小麦;基因组;考古证据;起源与传播

(The advance publishing of the abstract of this manuscript does not mean final published, the end result whether or not published will depend on the comments of peer reviewers and decision of our editorial board.)
[全文 HTML]
    0.625
00120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 第 18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黎建辉
.
张洁
.
蔡仁祥
相关论文
.
小麦
.
普通小麦
.
基因组
.
考古证据
.
起源与传播 (The advance publishing of the abstract of this manuscript does not mean final published, the end result whether or not published will depend on the comments of peer reviewers and decision of our editorial board.)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