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的机制研究  

程维民1,2 , 张瑛1,3 , 吴跃进1 , 朱国平4 , 李克荣4 , 王群4 , 陈尚龙4 , 程太平2
1.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2.芜湖市瑞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 241300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4.南陵县种子管理站, 芜湖, 2413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63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063
收稿日期: 2011年03月12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4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1年05月24日
© 201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程维民等, 2011, 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的机制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63 (doi: 10.5376/mpb.cn.2011.09.0063)

摘 要

本文利用长芒稗、短芒红稗、无芒红稗3种生态型稗草材料分别与直播稻材料4059,6173,6180,6181以及嘉兴八号进行混播共生,对稻稗幼苗期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稗草对不同水稻品种营养器官的化感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对水稻苗长的影响差异最为显著,而对水稻根的影响则偏向抑制作用,供试的水稻品种对稗草苗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本文研究不同生态型的稗草种群与不同的水稻品种混播后幼苗期的共生表现,为进一步揭示稻稗互作的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稗草;混播互作;化感作用
[全文 PDF] [Flipping PDF 在线阅览] [全文 HTML]
    0.625
00120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 第 9 卷
阅览选项
. PDF(967KB)
. FPDF
. 全文 HTML
. 在线 f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程维民
.
张瑛
.
吴跃进
.
朱国平
.
李克荣
.
王群
.
陈尚龙
.
程太平
相关论文
.
水稻
.
稗草
.
混播互作
.
化感作用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