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310021
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58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113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113
收稿日期: 2011年08月24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9月01日 发表日期: 2011年10月27日
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58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113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113
收稿日期: 2011年08月24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9月01日 发表日期: 2011年10月27日
© 201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引用格式(中文):
贾巧君等, 2011, 大麦赤霉病QTL定位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online) Vol.9 No.113 pp.1824-1834 (doi: 10.5376/mpb. cn.2011.09.0113)
引用格式(英文):
Jia et al., 2011, Progresses on QTL mapping for barley resistant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Vol.9 No.113 pp.1824-1834 (doi: 10.5376/mpb.cn.2011.09.0113)
摘 要
赤霉病是大麦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比较经济实效的赤霉病控制方法是培育抗性大麦品种。鉴于大麦赤霉病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无法满足育种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采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本文对已报导的大麦赤霉病遗传群体的抗病遗传表现、抗性基因的QTL定位、QTL效应及QTL×QTL互作和QTL与环境互作、以及农艺性状对赤霉病的影响进行了概述。最后讨论了大麦赤霉病QTL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麦;赤霉病;QTL定位;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