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P技术在桃(Prunus persica L.)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刘硕1,3 , 刘冬成2 , 刘威生3 , 章秋平3 , 刘有春1 , 赵剑波4 , 李绍华5 , 张爱民2 , 李宝江1
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沈阳, 110161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营口, 115009
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北京, 100093
5.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武汉, 430074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 9卷, 第 76 篇   doi: 10.5376/mpb.cn.2011.09.0076
收稿日期: 2011年03月12日    接受日期: 2011年05月16日    发表日期: 2011年06月16日
© 201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刘硕等, 2011, SRAP技术在桃(Prunus persica L.)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76 (doi: 10.5376/mpb.cn.2011.09.0076)

摘 要

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SRAP)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新型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操作技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遗传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学、基因定位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领域。本研究以48个桃品种为试材,采用SRAP技术对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28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共产生864条扩增带,其中有379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产生31条扩增带,其中有14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比例为44.1%,平均PIC指数为0.28。对不同类群和来源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黄肉桃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而硬肉普通桃最小,中国地方品种平均遗传距离最大而中国选育品种的遗传距离只有0.28,说明我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需要在育种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各种类型的桃种质材料,丰富培育品种的遗传基础。经NT-sys聚类,将48个桃品种材料划分为9个层次,14个类群,平均相似系数为0.57,分析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参试桃资源间的遗传、地理起源及果型、果肉颜色等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表明SRAP标记可以用于桃品种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中。

关键词
桃;SRAP;多态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
[全文 PDF] [Flipping PDF 在线阅览] [全文 HTML]
    0.625
00120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 第 9 卷
阅览选项
. PDF(840KB)
. FPDF
. 全文 HTML
. 在线 fPDF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刘硕
.
刘冬成
.
刘威生
.
章秋平
.
刘有春
.
赵剑波
.
李绍华
.
张爱民
.
李宝江
相关论文
.

.
SRAP
.
多态性
.
相关性
.
遗传多样性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